您現(xiàn)在所在的位置: 網(wǎng)站首頁 > 生態(tài)宣城 > 文化宣城 > 觀民俗

跳五猖

發(fā)布時間:2023-02-13 11:57 來源:市文旅局 瀏覽:
【字體大?。?a href="javascript:doZoom(20)">大

跳五猖是古代的一種民間祭祀神舞。據(jù)《清人筆記》載:朱元璋征陳友諒,夢陣亡士卒請求撫恤,乃命江南百姓家造“尺五小廟”,陣亡士卒“五人受伍”而納供。此乃五猖神來由之一。南宋至民國祭祀張渤漸盛。乾隆十七年(1752年)所纂《建平存稿》已見錄,梅渚鎮(zhèn)祀張之《跳五猖》并一直傳承至今。

郎溪定埠的五猖神會是用舞蹈的形式表現(xiàn)跳神,同時去掉面目恐怖形象,代之以各尊神威嚴的面具?!短宀穼⒐糯庩栁逍袑W說相互配伍,形象地運用在“天人合一”的理念上,藉助巫、儺、道、釋的表現(xiàn)形式,通過全儀演繹,以祈水患平息,國泰民安。此儀堪稱漢民族古代民間信仰祭祀的“活化石”?!短宀酚?006年12月入選安徽省首批“省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”。2014年11月,入選國家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。

五猖神是取“五方”(東、南、西、北、中)、“五行”(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)、“五色”(青、黃、赤、白、黑)而形化成像,諸神中又配以“判官神”(主生死),“土地神”(主五谷豐歉)、“道士神”、“和尚神”(主消災降幅)。

前神(即五猖)為“正身”,后四神為“副身”。正身五猖的形象是:東方神青臉,南方神紅臉,西方神白臉,北方神黑臉,中央神黃臉,全系木雕面具,戴盔披甲,頭插雉尾,背插威武旗,雙手持長刀。副身四神的形象是:土地、判官的面具及其裝束與戲劇形象同。判官手腳有銅鈴,雙手拿兩束紙碼。土地一手執(zhí)拐杖,一手拿拂塵。道士、和尚的面具也是套戴的木雕面具,和尚青光頭,笑臉露齒,寬服大袖,頸掛佛珠,手拿大白紙摺扇。道士頭挽束發(fā),身披道袍,一手執(zhí)念珠,一手執(zhí)佛珠。

《跳五猖》的表演一般在廣場進行,中設香案,供祠山神牌位,9張大方桌按圓形排開,請諸神站立方桌上,一隊(10-20人不等)武士裝束的舞叉者,分別排列諸神兩側(cè)。祭神開始時先由領(lǐng)祭者“門師”取公雞1只,手擰雞頭,將雞血分別滴在諸神跟前。

“門師”退下后,即由持叉者開始舞叉,配以小鑼鼓伴奏,有單舞、對舞、群舞等環(huán)節(jié)。舞畢,跳神開始,諸神由桌上下來站成圓圈,出場的順序是先道士、次土地、再和尚、后判官。然后是五猖神東、南、西、北、中依次登場,整個神舞分朝禮、邀請對舞、獨舞諸節(jié)。副身四神舞蹈時,樂器伴奏以板鼓、大小鑼鼓、小馬鑼燈6種樂器為主,也可伴以長喇叭。五猖神出場時則停止打擊樂器,僅以嗩吶吹奏。

《跳五猖》中諸神的舞姿動作,以和尚神最為精彩突出。手、腰、身、步都得并用,如朝禮舞中的“鷂子翻身”、“扭絲步”。通過扇子將邀請、對舞時的施禮傳神地表達出來,特別邀請判官對舞時,由低頭、束手、小心慎重的漫步,繼而發(fā)展到逗趣喜樂霎時掀起高潮,氣氛熱烈,如此一文一武、一動一靜的對舞,是跳五猖中最叫好的舞段。正身五猖神的舞蹈動作大致相同,所執(zhí)雙刀比古代兵器中的單刀略短、平刃尖削,柄纏黃紙碼,兩手各執(zhí)一刀,舞時起落緩慢,有分刀亮相、云手刀、對檔刀、比試刀等動作。跳五猖有滿場、簡場之分,滿場跳五猖中的正身五神必須逐個朝禮、邀請、對舞、獨舞;簡場跳五猖則由中央神代表象征性地只跳朝禮舞終場。

梅渚《跳五猖》的演跳,不僅影響著胥河兩岸皖蘇兩省毗鄰地區(qū)的民風習俗,還引起了海內(nèi)外學術(shù)界的關(guān)注和研究。作為兩岸文化合作成果之一,1995年在臺出版了《胥河兩岸的跳五猖》一書。


傳承人:

1、周道豐,男,1950年出生,郎溪縣人,省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代表性傳承人。

2、周榮全,男,1947年出生,郎溪縣人,省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代表性傳承人。

3、周國平,男,1962年出生,郎溪縣人,省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代表性傳承人。
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

0條評論

*正文:
驗證碼: captcha

網(wǎng)友評論列表

    暫無網(wǎng)友評論
智能問答 智能問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