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現(xiàn)在所在的位置: 網站首頁 > 專題專欄 > 宣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 > 所屬級別 > 市級

宣筆制作技藝

發(fā)布時間:2024-09-14 09:44 來源: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瀏覽:
【字體大?。?a href="javascript:doZoom(20)">大

 宣筆制作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。據(jù)韓愈《毛穎傳》記載,公元前223年,秦名將蒙恬南下伐楚,途經中山(今宣城市一帶),見山中兔肥毫長,又盛產竹子,遂命人逮兔取毫,以竹為管制筆,世稱"蒙恬筆"。蒙恬筆亦稱"秦筆"。隋開元九年,宛陵改稱宣州,遂改稱秦筆為宣筆。隋唐時期,經濟發(fā)展、文化繁榮,文房四寶的制作進入鼎盛時期。唐時的安徽宣州成為全國的制筆中心,所制"宣筆"十分精良,深為士林稱道樂用,并成為朝延貢品。宣筆選毫精良,毛純耐用,剛柔適中,"硬軟適人手,百管不差一","尖、圓、齊、健"四德兼?zhèn)?。宣筆一般按制作原料和彈性強弱分為軟毫、硬毫、兼毫三大類,筆管以竹、木、牛角、瓷、象牙等為主,講究"心圓管直"。雕刻簡潔、清麗,不事繁溽。歷代涌現(xiàn)了諸葛高、諸葛元,諸葛漸、諸葛豐及呂道人、呂大淵、汪伯立、張迂等制筆能手。至元代,由于戰(zhàn)爭頻繁,大量宣州筆工南流至湖州,湖筆繼起。1949年以后,宣筆的生產技藝得到恢復和發(fā)展。以涇縣宣筆廠"三兔牌"宣筆,宣州"張?zhí)K制筆"為代表的宣筆深受吳作人、劉海粟、李可染等書畫家們的喜愛和贊譽。所制"宣筆"行銷全國20多個省市及東南亞,西歐、北美等地。
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

0條評論

*正文:
驗證碼: captcha

網友評論列表

    暫無網友評論
智能問答 智能問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