茂林花磚是安徽省涇縣特有的一種古建筑內外墻裝飾材料,主要分布在涇縣東南各鄉(xiāng)鎮(zhèn)。茂林建制于北宋,興盛于明清,鼎盛時有“小小的涇縣城,大大的茂林鎮(zhèn)”之說。踏進茂林能聞得 “三聲”:林濤聲、嬰啼聲、讀書聲,當時茂林的繁華程度可見一斑。隨著徽商的崛起,商品流通將不同的建筑樣式帶到了茂林,建筑用料借鑒徽州,規(guī)模布局近似廣東潮汕,經過長期的融合,形成了屋宇高大寬敞的建筑特色。隨著建筑風格的形成,建筑材料需求大增?;ùu是茂林徽派建筑獨有的裝飾品,自宋元開始,當?shù)鼐陀腥碎_窯燒制磚塊。明清時期,花磚開始普遍運用于民宅中,主要用在古建筑的前檐墻、建筑內部公共空間即主天井兩側及堂心對面的墻面上。目前涇縣現(xiàn)存的98處明代民居中,已發(fā)現(xiàn)有相當部分的民居使用花磚作為裝飾材料,但色澤淺浮,色差不大。至清康乾年間,花磚制作工藝已極為考究。明清之際,涇縣曾有花磚磚窯多處,茂林西山腳、原鳳村鄉(xiāng)長征村至今還保存有燒制花磚的窯址,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花磚的燒制徹底停止。
茂林花磚最顯著的特點是同一塊磚上有黑、白兩色,黑色似青近墨,白色近灰,這兩種色調組成了各個不同的山水人物、飛禽走獸等巨幅壁畫圖案,紋路或連或斷,或曲或直,色彩過度自然,氣韻生動,意境深遠,具有山水畫的意境和美感。另一個特點是不沾灰,傳流至今的花磚墻面大多為清朝時期的,最少也有一百多年了,但是墻面花紋仍很清晰,用手一抹,手指無一點灰塵。這也是花磚的匪夷所思之處。
花磚的獨特性,取決于黏土的奧秘。其原料主要是由當?shù)氐挠忘S土和冷水土“踩熟”而成。取兩種土用水混合,人工踩成稀泥狀后,根據(jù)需要按白多青少的不同比例以及所需圖案的要求揉合壓嚴在一起,上模制成花磚磚坯,磚坯經日曬夜露晾干后入窯燒制,由富有經驗的老師傅掌控溫度、火候。剛出窯的花磚基本上看不出花紋,需要經過磚與磚之間的干磨,干磨后再經過磚與磚之間的加水濕磨,直磨得光滑如鏡四角分明棱線平直,再用水洗,洗凈后即成花紋清晰美觀的花磚成品了,故花磚也叫“水磨花磚”。這中間每個細節(jié)全憑工匠的經驗。燒一窯花磚要45天至50天時間,一個窯出磚也就1萬多塊。整個過程完全采用人工,更使得每一塊花磚變得獨一無二。出了茂林,手藝再好的師傅也燒不出花磚來。
花磚的紋理并非表面文章,它的截面亦有清晰的紋理。土壤之間奇妙的中和作用,奠定了茂林花磚特有的“筋骨”:堅固又不失柔韌,具有一定的硬度,故而敲擊會發(fā)出金屬的聲響,極具音樂的品質。隨著時間流逝,還會呈現(xiàn)出古樸光潤的質感,有“包漿”一樣的效果,歷久彌堅,使整個墻面既具有中國傳統(tǒng)山水畫的韻味,又具有現(xiàn)代抽象派藝術的氣質,更使得整個建筑有一種震撼人心卻又充滿詩情畫意的美。2014年入選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。
傳承人:
紀建新:男,1969年4月出生,安徽涇縣茂林人;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。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