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加強領導,完善特殊教育發(fā)展政策支持。
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視特殊教育工作,將特殊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,納入基礎教育發(fā)展的總體規(guī)劃。市教體局印發(fā)《廣德市“十四五”特殊教育發(fā)展提升行動計劃》(廣教工組〔2024〕1號,指導和規(guī)范我市特殊教育的發(fā)展。成立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,對我市特殊教育學校規(guī)范化辦學進行專業(yè)評估與科學指導,為特殊教育科研、康復訓練、醫(yī)學評估與鑒定、師資培訓等提供科學的咨詢和引導服務。
二、政策引領,妥善安置殘疾兒童少年入學。
市教體局會同市殘聯(lián)認真推進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安置工作。組織各校、鄉(xiāng)鎮(zhèn)、村社區(qū)對全市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情況進行精準摸排,建立信息臺賬,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按照“一人一案,分類安置”的原則對未入學的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受教育方式進行評估認定,制定促學措施。市教體局做好全國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情況監(jiān)測系統(tǒng)應用和管理,對應入學適齡殘疾兒童臺賬信息逐一進行核查,摸清具體情況,分類進行教育安置,實行動態(tài)更新,銷號管理。市教體局認真落實《安徽省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安置工作指南》,要求各校進一步完善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為主體,特殊教育學校為骨干,以送教上門為補充的特殊教育體系,落實“一人一案”,做好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安置工作。
三、分類安置,保障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
對義務教育適齡殘疾兒童少年進行實名登記,根據(jù)未入學殘疾兒童身體和家庭實際狀況,采用多種形式,安排其接受義務教育。對適合進入普通學校的殘疾兒童少年,就近就便、安排進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。對中重度殘疾兒童少年,安排到特殊教育學校就讀。對確實不能到校就讀的重度殘疾兒童少年,統(tǒng)籌特殊教育學校和普通學校教育資源,為其提供送教上門服務。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普及水平進一步提升。
四、資金保障,加大特殊教育經(jīng)費投入力度
針對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學生的特殊需求,在“兩免一補”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補助水平;落實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學校生均預算內公用經(jīng)費6000元/年標準,并足額撥付,隨班就讀、送教上門的義務教育階段生均公用經(jīng)費參照上述標準執(zhí)行。各級財政支持的殘疾人康復項目優(yōu)先資助殘疾兒童,2022年,投入資金200余萬元,對特教學校教學樓、綜合樓等進行加固改造,改善了殘疾兒童的教育教學環(huán)境。鼓勵企業(yè)事業(yè)單位、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捐資助學。
五、資源保障,組建全市特殊教室資源教室網(wǎng)
邱村中學為我市2015年度資源教室建設項目學校,投入資金22萬元建立了心理輔導室、心理測量室、沙盤室、情緒宣泄室、音樂放松和生物反饋室、團隊輔導室。近年來在公辦中小學建設8個特殊教育資源教室,組建了以公辦學校為主體的特殊教育資源教室網(wǎng),下一步將根據(jù)學校殘疾兒童分布情況繼續(xù)加強資源教室建設。
六、師資保障,加強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建設。
按照省定標準,配齊配足特教學校教職工編制,及時配備特教學校專任教師。隨班就讀殘疾學生人數(shù)較多的普通學校,適當增加教師編制。全面落實特殊教育教師工資待遇政策,確保特殊教育教師基本工資提高10%和特教津貼按基本工資15%發(fā)放的政策落到實處。2020年特教學校完成3個市級微課題和1個市級課題的研究和實驗,并順利結題,加強學校教學指導,為學校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奠定了理論基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