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現(xiàn)在所在的位置: 網(wǎng)站首頁 > 生態(tài)宣城 > 多彩宣城 > 旅游景點 > 旌德縣

文廟景區(qū)

發(fā)布時間:2019-11-12 11:48 來源:市文旅局 瀏覽:
【字體大?。?a href="javascript:doZoom(20)">大

旌德縣文廟俗稱“夫子廟”、“孔廟”,始建于北宋崇寧元年(1102), 初名“文宣王廟”,五次被毀重建,最后重建于清順治二年(1645)。其中主殿——大成殿重建于康熙四十年(1701),嘉慶十年(1805)重修,民國三十五年(1946),縣政府曾對文廟群進行過維修。1989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
清嘉慶《旌德縣志》:“考唐貞觀四年(630)詔州縣皆立孔廟,時尚未有族邑也。寶應建邑以后,談學之制無聞,邑之學宮自宋崇寧元年(1102)始?!办旱驴讖R建筑群歷經(jīng)南宋、元、明至清順治十四年(1657),屢受兵火之災,大修24次,重建5次,現(xiàn)存建筑為順治二年(1645)所建。歷次修繕費用多為私人捐獻。

文廟現(xiàn)存大成殿、東西兩側各九廡五齋、戟門及兩側的名宦祠和鄉(xiāng)賢祠、泮池、泮橋等,總體為長方形四合院,院內(nèi)占地南北62.24米,東西31.57米。

文廟主體建筑大成殿,初名文宣王廟,宋崇寧四年(1105)始改稱大成殿。長寬均17米,占地289平方米?;?.33米,殿高18.66米,重檐歇山頂。屋面為滾龍亮背,上下兩層,各有4條垂脊,正脊中嵌火焰寶珠;正脊兩端及垂脊角均嵌有魚尾走龍,抬梁式木結構。殿周用石柱,上覆磁瓦,窗牖雕刻精致,檐牙高啄,氣勢宏偉。殿內(nèi)四根木柱通頂,表通天之意。殿內(nèi)藻井兩層彩繪,內(nèi)容為鳳、雞、鶴、龍、象、鹿、麒麟及牡丹花卉等,并有八仙容顏,最醒目的則是文曲之星。縱觀大小百幅彩圖,畫面栩栩如生,寓意明顯,無非是寄望于旌德子孫文星高照,大顯神通。
大殿四周紅墻簇擁,殿對面有照壁,門口為大成坊,進坊為半月形伴池,亦名躍龍池,池上建有石拱橋,稱泮橋,亦名狀元橋??上д毡谂c大成坊都挪為它用了。伴池東有禮門,西有義路。池后建筑,中為戟門,左 為鄉(xiāng)賢祠,右為名宦祠; 再進去中間為丹墀, 供朝拜,兩側有東廡、西廡,為先圣、先儒配祭牌位陳列的地方。大成殿的兩旁,還有東、西齋房。

學宮附近原有兩座建筑物:一是尊經(jīng)閣,始建年代失考,清乾隆八年(1743)六月十六日,因記毀復建于明倫堂東,祀文昌帝君于其上,尊經(jīng)閣占地104平方米,共三層,廠角重檐,凌空高矗,窗欞欄桿,軒爽玲瓏,畫棟雕梁,丹碧耀彩,方向抱學宮,翼然左護,勢若穿天心,探月窟,蔚為壯觀。一是明倫堂,為講學之所,在學宮左側,與大成殿同時建造,規(guī)模頗大。遺憾的是兩者均毀。

旌德文廟歷經(jīng)滄桑, 幾經(jīng)毀壞, 幾經(jīng)修復, 在劫難中得以幸存。整座文廟占地4700平方米,現(xiàn)存大成殿、東西廂、戟門、名宦祠、鄉(xiāng)賢祠、泮池、泮橋、齋房等,為安徽省保存較為完整的古建筑群,現(xiàn)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近年來安徽省文物局及縣政府多次撥款,對文廟進行修復。不僅如此,旌德縣還把文廟辟為縣級文物的展覽地,縣文化藝術的集萃地。這里設有“周而復作品陳列館”,陳列了旌德籍著名作家、書法家周而復先生捐獻的4000多件文獻資料。

大成殿集文化建筑藝術之大成,古人的聰明智慧集于此,你可以盡情欣賞;今日旌德人杰的鴻篇巨故存于此,凡人的藝術感悟存于此,你可以隨心品評。

地址:旌德縣城

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

0條評論

*正文:
驗證碼: captcha

網(wǎng)友評論列表

    暫無網(wǎng)友評論
智能問答 智能問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