皖南有城,其名為宣
何以為宣?
青磚、灰瓦、馬頭墻
宣紙、宣筆、宣文化
文房四寶,就緣起于此
靈韻山水 詩意宣城
宣城是千年郡府地
歷史悠久,人文昌盛
素有“自古詩人地”
“上江人文之盛首”之稱
敬亭山被譽(yù)為“江南第一詩山”
李白曾7次“打卡”宣城
寫下了
“相看兩不厭,只有敬亭山”
也留下了
“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倫送我情”
讓文人墨客流連忘返的宣城
全國各地運(yùn)至長安的貢品中
就有宣城郡的紙和筆
宣紙因其光潔如玉、不蛀不腐的特點
被譽(yù)為“千年壽紙”
當(dāng)筆尖與紙張相遇
墨汁瞬間暈染開來
濃墨淡彩,皆是韻味
宣紙制作技藝。人民網(wǎng)記者 張俊 攝
宣城
與滬蘇浙山水相近、人文相連、江海相通
是安徽唯一同時與蘇浙接壤的城市
滬蘇湖高鐵的開通
實現(xiàn)了與上海、南京、杭州
一小時通達(dá)
高鐵穿行在皖南大地。黃利宏 攝
舌尖徽味 人間至味
宣城,是徽菜的發(fā)源地
當(dāng)?shù)厝巳∩秸浜吁r入菜
形成水陸雜糅的“徽州味道”
光是“胡氏一品鍋” 就足以讓人垂涎
績溪“胡氏一品鍋”。人民網(wǎng)記者 張俊 攝
最底層是吸飽了濃郁湯汁的蔬菜
鮮嫩的五花肉切片鋪排其上
再繞上一圈緊實的蛋餃
在文火燉煮中
油脂慢慢滲出
與湯汁交融,肉香四溢
徽菜頭牌臭鱖魚。章可依 攝
臭鱖魚
堪稱徽菜的“扛把子”
一條魚
甚至吃出了一個產(chǎn)業(yè)鏈
外焦里嫩的旌德大餅
配上一碗白粥,兩碟小菜
是一天幸福的開始
還有廣德冬筍、績溪刀板香
郎溪豬頭膏、水陽鴨腳包
旌德頂市酥......
舌尖上盡是游子留戀的家鄉(xiāng)味
水陽鴨腳包。宣州區(qū)委宣傳部供圖
魚龍舞動 非遺迎春
在宣城
春節(jié)民俗文化季上,“老龍翻山”迎新春。人民網(wǎng)記者 陶濤 攝
無論歲月流逝,時代更迭
寧國魚燈。余翔宇 攝
宣城的年
承載著千年的文化積淀
也寄托著人們對未來的無限憧憬
沿著歷史一路走來
如果意猶未盡
水東老街的皖南皮影博物館
也等你來訪
潔白的幕布緩緩升起
一盞明燈在幕后點亮
一陣清脆的鑼鼓聲響起
一場精彩絕倫的皮影開戲
一個個用牛皮精心雕琢而成的影偶
在手藝人靈活的手指間
躍動于光影之上
在宣城
你可以兩手耍起一條龍
手龍舞的儀式感瞬間拉滿
可以腰間別上小馬燈
在鼓樂的伴奏下
不斷變換陣法,來回穿梭
還可以撐起一把油布傘
漫步在戴望舒的《雨巷》
油布傘。人民網(wǎng)記者 陶濤 攝
漫步在古巷深處
聆聽那悠遠(yuǎn)的皮影鑼鼓
品嘗著年節(jié)的傳統(tǒng)美食
仿佛能觸摸到歷史的脈搏
感受到文化的溫度
宣城
不僅是一座城市
掃一掃在手機(jī)打開當(dāng)前頁